今日立夏是夏天的首个节气,“立夏一场雨,一滴值千金”农谚中对雨水的渴望,反映了农耕时代水的重要价值,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古代人类利用水的智慧结晶—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天工开物》中的筒车
兰州地势狭长黄河穿城而过却因水低岸高取水十分困难,在古代人们住得离河较远用水只能靠肩挑驴驮,更无法用黄河水灌溉两岸肥沃的滩地,人们守着黄河却只能靠天吃饭,直到明朝才发生了改变。
段续的雕像
明嘉靖年间一位名叫段续的兰州人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汲水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意将其引入家乡造福一方晚年回故里后段续潜心仿造经过大量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成功发明了大水车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灌溉附近菜畦果园今天“水车园”这个地名就由此而来
段续创制的大水车直径小则十七八米大则二十余米水车利用黄河水流的冲力驱动木制巨轮徐徐转动带动四周的水桶依次舀水上升至上方时桶口向下倾斜将水倒入掌盘子“集水槽”再流入木槽引水入渠,灌溉农田黄河水车不耗能不费力堪称古代兰州的“自来水工程”一架18米的水车一昼夜能灌溉约300亩土地在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水车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很受农民欢迎。
黄河水车
段续把水车引入兰州后黄河两岸的百姓纷纷仿制兰州成为“水车之都”城市风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十八荒滩变成良田岸上的旱地成为成片的果园“一个兰州城,半城果树园”的美誉由此而来。据记载兰州周边共有300多辆水车至20世纪50年代仅黄河兰州段也仍有水车252辆这些水车沿黄河分布串联在一起如同巨龙一般成为黄河沿岸壮丽的景观20世纪50年代后电力灌溉技术普遍应用兰州水车数量逐年减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甘肃省平市官钱局发行的印有黄河水车的钞票
作为一种提灌工具黄河大水车构思精妙结构复杂,选料讲究展现了传统工匠高超的智慧和出色技艺解决了河岸高、水位低、难以提灌的困难使沿河农业大受其益同时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大水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国家非遗传承人段怡村指导徒弟制作小水车 图片源自新甘肃
2006年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许多致力于水车保护和传承的工作者正在为让这项传统手工艺的发扬光大而接续努力。
文章转发自中国水事。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