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姜师度(653—723年),魏州魏人(今河北魏县人),明经科举人,历任易州、沧州、蒲州、陕州、同州等地刺史和大理卿、司农卿、将作大匠等职,是唐代杰出的治水名臣、水利专家。由他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有据可考的就达13项之多,工程类型有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和军事水障等。
2.治水名事
神龙二年(706年),姜师度出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为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奚人和契丹铁骑的长驱直入,姜师度在蓟门之北(今居庸关一带)拦蓄水流,“涨水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这项工程既是一项国防工程,也兼有灌溉之利。为了解决北部边地的军粮运输问题,又循当年曹操开渠旧迹,“傍海穿漕”,开成平虏渠。又在清池县(今沧州市东南)、棣州(今山东惠民东南)、贝州经城(今河北威县北经镇)等地浚河开渠,以排泄永济渠沿线洪涝水并溉田。开元元年(713年),姜师度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刺史,在华阴一带开通敷水渠,在郑县(今陕西华县,现为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一带疏导利俗渠、罗文渠,既避水害,又便利农田灌溉。开元七年(719年),姜师度转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见同州朝邑县(今陕西大荔东)北有一片叫通灵陂的洼地,长期废置,便组织人力对通灵陂进行浚治和拓展,同时修渠引洛水(今北洛河)和黄河水入陂,在周边广种水稻“凡二千余顷,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
3.后世评价
师度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师度既好沟洫,所在必发众穿凿,虽时有不利,而成功者亦多。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纬,时人语之曰:“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后晋·赵莹《旧唐书·姜师度传》
(姜师度)好兴作,始厮沟于蓟门,以限奚、契丹,循魏武帝故迹,并海凿平虏渠,以通饷路,罢海运,省功多。——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姜师度传》
来源:水利部文明办